思政动态

  理论园地

双一流建设 || 我校理学院赵俊猛教授当选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发布时间:2023-04-07 18:20:22

近日,俄罗斯自然科学院(Russian 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s,RAEN)院长Oleg L. Kuznetzov、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副院长A.H. Shakhverdiev给我校理学院赵俊猛教授发来证书和贺信,祝贺他当选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赵俊猛是我校理学院教授,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UCAS)二级教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百人);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骨干人才;中国科学院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党委副书记;北京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大陆地壳与地幔研究分会副主任;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欧洲地球物理学会(EGU)、中国地球物理学会(CGU)理事;《Polar Science》、《Geoscience Frontiers》、《EARTH SCIENCES AND SUBSOIL USE》编委;《地学前缘》助理主编;《Earthquake Science》特约编辑。

作为我校高层次引进人才、中科院 “百人计划”研究员,赵俊猛提出并成功地领导实施了青藏高原国际岩石圈探测研究计划-“羚羊计划”—ANTILOPE(Array Network of TibetanInternational LithosphericObservation andProbeExperiments),带领科研团队在中国西部,特别是青藏高原的高海拔无人区,开展了大量的、系统的、综合的地球物理探测研究,到目前已经完成的综合地球物理剖面超过11000公里,其中羚羊-I、II、III、IV(中部)、V(北部)剖面位于5000-6000米的高原面上,总长度超过2000公里。赵俊猛率领他的团队取得了海量的、高质量的综合地球物理数据,系统地揭示了中国西部盆(地)、山(脉)、原(高原)的壳幔结构与深部动力学过程。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Earth Science Review、EPSL、JGR等地学期刊发表论文249 篇 (第一作者108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12篇,出版专著13部(独著2部,第一箸者3部),重要科研报告33部。在中国西部壳幔结构、动力学过程及对资源环境制约研究等方面作出了以下三方面的突出贡献,一是确定了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在高原之下的碰撞边界,在高原内部发现了地球上最大的破碎区,揭示了该破碎区对中国西部构造演化的动力学意义;二是建立了“层间插入消减”新的陆内造山模式,揭示了由洋-陆俯冲到陆-陆碰撞俯冲的转换机制以及中国西北部微陆块群的接触关系与活动规律;三是揭示了中国西部盆山体系与青藏高原协同演化规律,建立了地球深部过程制约地表地形起伏和资源环境变化的圈层耦合模型。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RAEN)成立于1990年,于1995年获得联合国认可,2002年获联合国非政府组织地位,是俄罗斯三大跨行业最高学术权威机构之一。其成员均为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取得重大成就,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科学家和专家。该院设24个学部,现有18名诺贝尔奖获得者、270余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30多名俄罗斯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包括了全球48个国家的杰出科学家,其中有多位中国两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