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中国社会对于私权的保护进入新时代。而这一 “私权保障宣言书”的落实,需要所有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做出改变。民法典时代,学校作为具有基础性作用的社会组织,应肩负何种责任,发生哪些变化
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要看到,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脱贫攻坚难在精准、贵在精准、重在精准。
当今,教育领域与市场经济领域、公共民生领域的关系日益紧密,这些领域的交叉地带出现了不少单靠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的 “棘手问题”。因此,在加强教育行政执法的规范性和效用性的同时,注重提升执法的协同性,建立健全多方主体、多种力量共同参与的教育行政执法协同机制,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民法成典,从我国法治进程角度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民法典彰显了时代精神。进入 21 世纪,世界发生深刻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财富的积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新科技的出现,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也希望对自身权利的保护更加充分、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