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动态

  思政动态

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发布时间:2020-07-06 09:43:5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阵地,紧紧围绕教育工作“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云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凝聚各方合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和内容,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不断增强,思政工作与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不断融合、与学生成长过程紧密结合、与广大教师的教书育人实践有机综合,全面提升了学校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    

紧扣立德树人,“大思政”统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学校党委始终将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牢牢抓在手上。党委书记作为主要负责人,履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校长及其他党委班子成员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职责。学校党委每年专题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成立学生工作委员会,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二级学院全面实施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坚定师生理想信念。学校党委紧密结合学校党建和思想工作实际,不断强化理论武装,从严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和全校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抓好“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教职工政治理论日常学、党员干部培训学、思政课教师深度学、青年学生广泛学”五种层次学习教育,基于校级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计划、“共筑中国梦 同绘彩云南”形势政策报告会、“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书记校长开学第一课”等平台,引导全校师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筑牢立德树人之魂。自觉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精神,制定学校《新时代爱国主义实施方案》。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青春告白祖国”“奋斗的我 最美的国”三大爱国主义教育品牌主题教育活动;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融入人文素质选修课程中,深化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在全校范围深入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强化思想价值引导,凝聚师生思想共识。学校以“八个融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落细落实落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主题教育、师德师风建设、社会实践、典型宣传、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过程,进一步推进核心价值观进专业、进课堂、进网络、进头脑;邀请全国劳模、国家级技能大师耿家盛为校外专家辅导员、学校技能大师,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校外专家进校园”“优秀校友进校园”活动,面向广大师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开展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大学生年度人物等先进典型的选树宣传,学校10余名师生荣获云南省年度辅导员人物、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    

构建育人体系,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迈出新步伐    

学校党委制定省级“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任务清单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施办法等制度,列出“十大育人”体系目标和20项重点任务,配套专项工作方案加以保障。以凸显主线、找准问题、做实工作、凝聚合力为原则,按照学校顶层设计、部门育人项目示范引领、学院“三全育人”试点突破、“三位一体”的方式构建纵向贯通体系。通过开展课堂教学思政融通、学校教育全程融入、社会资源开放融合构建横向联动体系。    

全员参与,种好育人责任田。以创建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抓手,进一步落实我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建设总体规划,完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晋升管理办法和保障激励机制,加强政治培养和业务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工作队伍;强化专业课教师的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使每名专业课教师都有育人职责,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推进育人价值导向统一,把各项工作的重点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打造思想政治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校园里人人都是思政教师的良好育人局面。    

融合聚力,构建育人共同体。聚集育人优质资源,发挥云南冶金矿业职业教育集团大平台的资源整合作用,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开展订单培养,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探索施行校企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形成校企育人合力;推进完善学生家访制度,实施校级领导、职能部门、各学院负责人、辅导员和班主任“四级家访”项目,打造家校育人机制;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以“工匠精神养成,技术技能提升”为核心,全方位整合育人资源,以全国文明城市安宁市自然资源、昆明+安宁两地红色资源、学校“云南民族民间工艺技艺及文化传承”基地+图书馆+校史馆文化资源、安宁市15分钟体育健身圈+学校新建成体育馆场的体育资源、昆钢+中石化+磷化工的科技资源、国防资源、各学院工程中心+技能实训中心资源为半径,形成多圆同心、共同发力、协同合作的“育人共同体”。    协同并进,描画育人同心圆。以新思政观为引领,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的育人功能,实施一体化育人。强化责任、细化任务、明确目标,绘制实施路线图,为“三全育人”工作落地见效奠定坚实基础。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构建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全领域覆盖、全要素融合的一体化育人方案,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注重精准施策,搭建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党建引领,夯实铸魂育人之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牢牢掌握党对高校的领导权;持续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和一流党建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教育管理党员和引导凝聚师生共识的主体作用;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头雁工程”,打造管理、党建、思政、教学“头雁”,示范带动学校“双高”建设,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和精干奉献的党支部书记,推进全员育人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聚焦课堂,筑牢思政工作主阵地。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按照“抓好思政课是责任,讲好思政课是光荣,学好思政课是财富”的要求,着力培养思政课教师名师,建设思政精品课程,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创新与改革,建立课程思政评价标准,立项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和“职业精神培养”精品专业课程;持续推进美育教育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非遗教育传承课程、劳动教育课程、双创教育课程建设;使各类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课堂教学“大思政格局”。    

巧用云端,创造思政工作新活力。进一步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紧紧抓住易班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和学校微信、微博、QQ空间、抖音等新媒体矩阵两个育人抓手,积极推动优秀文化进网络、进头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创新内容和形式,强化思想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引导师生共同打造清朗的校园网络空间,为学校的创新发展、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文化引领、思想保障、价值导航和行为规范。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工作突出贡献奖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十八大以来共青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单位”、“云南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优秀成果”、“云南省第八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等荣誉表彰;学校一流党建创建和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有效推进,1个党总支被评为省级示范党总支、1个党支部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1个党支部被列为教育部“双创”样板党支部建设项目;多名师生获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云南省优秀教师、云南省年度辅导员人物、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一大批毕业生秉承“明德工巧、立滇报国”精神在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奋斗奉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